議員質疑公館圓環拆除後交通觀測數據回應說明
發佈日期: 2025-11-17 19:40:26
發佈單位: 臺北市
發佈部門: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
原始連接: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42F909CB8D28C395
針對議員關切市府於市長專案報告中,公館圓環拆除後交通觀測數據蓋牌或呈現過於樂觀之情事,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以下簡稱交工處)指出,公館圓環拆除改為正交路口係以改善事故為目的,完工後初期事故下降44%,另針對路口之交通狀況進行多面向之監測,包括車輛行駛速率、車流排隊長度、公車行駛時間與交通事故件數等指標,相關數據皆如實公布,並無蓋牌之情形。
交工處說明,有關車流排隊長度之數據部分,係依各尖峰時段主要車流方向的實際觀測結果計算而成,包括:
- 上午尖峰:
- 羅斯福路南往北(景美往捷運公館站):施工前64公尺,完工後228公尺(增加164公尺)。
- 基隆路西往東(福和橋往市府):施工前機車268公尺、汽車204公尺,完工後機車111公尺、汽車96公尺(機車減少157公尺、汽車減少108公尺)。
- 下午尖峰:
- 羅斯福路北往南(捷運公館站往景美):施工前89公尺,完工後32公尺(減少57公尺)。
- 基隆路東往西(市府往福和橋):施工前96公尺,完工後114公尺(增加18公尺)。
交工處強調,以上數據為逐一量測各方向車流排隊狀況後,再據以綜整計算平均值,並無所指數據蓋牌或美化之情況。
交工處說明,有關車輛行駛速率之數據部分,應以「路段速率」作為評估依據,較能反映整體通行狀況;若以「點速率」進行測量,因受單一位置加減速、短時間流量波動等影響,數值可能出現短暫過高或過低之情況,無法反映實際通行情形。此數據適用於測速照相等執法用途,較不適合代表整體路段的實際交通狀況。反之,採用路段平均速率較能呈現整體行車效率與交通流動特性。
交工處說明,有關事故數統計數據部分,完工啟用後1個月內共發生10件事故,相較去年同期18件減少8件(減少44%)。另有關公車統計部分,並未因本次路口改造進行公車減班。分析行經本路口周遭各公車路線日運量資料顯示,公車各路線日運量互有增減,整體而言並未對公車運量有影響。
交工處表示,公館圓環改造為正交路口後,持續監測評估交通成效,並依觀測結果滾動調整號誌與管制措施,以確保各項改善工程及配套措施可發揮效益。後續亦將持續觀察路口整體交通狀況,並依據客觀數據調整相關措施,期望在兼顧安全與效率下,提供市民更友善的用路環境。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