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林佳龍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座談,分享外交工作最新進展與成果
發佈日期: 2025-11-15 04:24:00
發佈單位: 外交部
原始連接: 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5&s=121102
2025/11/15
新聞參考資料第066號
外交部長林佳龍今(2025)年11月12日應邀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TFCC)座談,向多國媒體說明我國推動「總合外交」的最新進展與成果。相關內容已陸續見諸國際媒體,有助國際社會更全面理解台灣的政策立場與全球貢獻,並強化台灣與民主夥伴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價值。
林部長表示,自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我國政府以推動「價值外交」與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為願景,並結合價值、同盟與經濟的「總合外交」。在邦交國合作方面,林部長上任一年半來已訪視11個友邦,並以巴拉圭智慧科技園區、帛琉永續觀光與史瓦帝尼產業創新園區等為例,說明台灣透過「榮邦計畫」協助友邦推動科技、數位化與人才培育,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就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林部長指出,上任後已陸續訪問 11 個非邦交國與歐盟,台灣盼以務實穩健的步伐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並從「價值外交」邁向「加值外交」。此外,今年邁入第10周年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亦持續推動數位經濟及國安議題合作,英國也正式加入成為首個歐洲會員國,象徵民主夥伴合作的再升級。
談及台歐合作,林部長日前陪同蕭美琴副總統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象徵台歐關係邁入新階段。林部長今年多次訪歐,推動文化、科技與智庫交流,倡議加強國際合作管理海底電纜風險,並強調「可信賴的科技台灣」在歐洲的供應鏈重組與再工業化進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台美關係上,林部長強調,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台灣正推動國防改革,並將在2030年前逐步提高國防支出至GDP 5%,以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台灣也盼與美國組成「台美聯合艦隊」,善用美國科技、資金與人才等優勢,在半導體與AI等關鍵產業布局全球,共同壯大民主供應鏈、提升經濟韌性。
就台日合作,兩國同為印太第一島鏈的重要夥伴,林部長盼日本能支持並協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啟動台日「經濟夥伴協定」(EPA)協商,相信在高市早苗首相就任後,台日合作基礎將更為穩固,雙方可望持續深化交流。
此外,林部長提醒,明年APEC峰會將由中國主辦,若中國未遵循相關規範,恐削弱APEC以共識決為核心的運作模式,亦將影響峰會整體成效,國際社會應持續關注。
針對外媒關注部分媒體不以「國家」稱呼台灣的情況,林部長明確回應:「台灣就是台灣。」並強調,台灣具備人民、領土、政府與主權的國家四要件,卻因中國反對和打壓無法正常參與國際組織,「台灣的存在,正證明了國際社會並非如聯合國所宣稱是『所有國家都能平等參與』的體系」,呼籲國際媒體避免因中國壓力而自我審查,應正常稱呼並看待「台灣」。
林部長最後指出,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家在壓力下仍願接待台灣高層,也反映出中國威脅已成全球關切的議題;俄烏戰爭凸顯台海安全與歐洲安全的高度連動性,使台灣在民主、科技與供應鏈中的戰略價值持續提升。林部長感謝國際媒體長期關注,並強調台灣將持續以民主韌性與科技實力為國際社會創造更多價值。(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