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材到餐桌的修復之旅 花蓮「繁花盛開計畫」記錄十位在地行動者
花蓮縣政府持續推動「繁花盛開計畫」,其中一項子計畫以「修復的技藝」為主題,透過十篇專題紀錄十位在地行動者的生活與創作,該計畫特別關注地區分布的平衡與多元視角,讓遊客能以全新方式親近花蓮,看見產業、海洋、食物與日常的互動,聽見家族、土地與族群的故事。
花蓮的修復之旅:從石材、海洋到餐桌的生活故事
《VERDE:以設計重生的綠色石材》在台灣,曾經遍布家屋的蛇紋石,如今只有零星散落,VERDE決心讓這段被遺忘的記憶重返日常,透過三泰礦業的持續開採,以及任意設計的巧思,剩餘石材被打磨、切割,轉化成現代家居用品與擺飾,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土地的紋理,也承載著一種對文化、記憶的守護,他們用設計修復過去,也在當代語境中,讓人再次與台灣綠石建立情感連結。
《洄遊吧:從海洋到餐桌的教育旅程》七星潭的海風中,有一間名為「洄遊吧」的小屋,創辦人黃紋綺踏遍漁村與魚市,她的步伐細膩而有溫度,這裡不只是餐桌,更是一座教室,透過友善漁業、食魚教育與體驗課程,她讓人重新理解「在對的季節吃對的魚」的意義,每一幅插畫、每一堂課,都是對海洋的尊重,也是對土地與生活方式的思考,這是一條「自給自足也能友善環境」的永續之路,一種對自然與文化的溫柔修復。
《勝利不廢商號:用一桌菜書寫家族記憶》在光復馬錫山,老雜貨店的骨架仍在空間中低語,盧薪澄與先生紀彥返鄉後,將家族的歷史脈絡整理成餐桌上的味道,雲南的家鄉味、滇緬的流離記憶,還有落腳花蓮後的在地風土,都透過料理被重新演繹,牆上泛黃的照片、老櫃與手寫日記,都是故事的起點,「勝利」承接了老雜貨店的門面與精神,「不廢」則承載對永續的堅持,在這裡,食物不只是滋味,更是文化的延伸,是理解土地與歷史的途徑。
花蓮的韌性與溫度:從故事看見修復的力量
每一個故事,都在花蓮這片土地上,細緻地縫合著過去與未來。VERDE 讓本土蛇紋石重獲新生,不只是石材的再利用,更是在設計中重新喚起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連結;洄遊吧則透過友善漁業與食魚教育,把海洋文化帶回日常生活,讓人理解每一條魚、每一片海域背後的故事;勝利不廢商號以餐桌為媒介,把家族記憶與在地風土轉化為可感受的味道,讓歷史不只是書寫在文字上,而是可以被品嘗、被體驗。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長余明勲表示,這些行動者各自以不同方式,修復花蓮這片土地的同時,也修復了人與文化、生活的連結,希望透過「繁花盛開計畫」,不僅呈現花蓮的自然美景,更讓文化、生活、產業與土地彼此交織,構築出一幅可被感受、可被理解的地方圖景,在這裡,每一位遊客都能看見修復的力量,理解這片土地的韌性與溫度,也感受到花蓮人對生活、對土地的深切關懷。詳情請見「繁花盛開」官方網站:https://hlweblo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