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 總館「臺北青春留影-2025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獲獎名單 發佈日期: 2025-11-03 19:40:03 發佈單位: 臺北市 發佈部門: 臺北市立圖書館 原始連接: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D0042A87C2F0270A&s=C97EEF5041D6A1A9 「臺北青春留影-2025臺北市老照片徵選活動」評選結果出爐,相關注意事項說明如下: 一、入選者可選擇以下兩種方式擇一辦理照片授權: 捐贈照片,由本館保存,並授權使用。 提供照片並簽署照片權利授權同意書,經本館數位化後,授權使用,照片於114年11月25日前通知提供者領回。 二、得獎金額依稅法規定,單次領取超過2萬元者,除需扣2.11%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外,尚需扣百分之十之稅額。 三、請得獎人自即日起至114年11月25日止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如:身分證、駕照)、私章以及常用銀行存摺或郵局存摺影本至總館(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2段125號)8樓視聽室簽署授權書及填寫相關資料,如不克前來,可與主辦單位另行約定領獎時間,惟需於114年11月30日前完成授權,逾期將取消獲選資格。 四、未入選之照片將於114年12月底前依原申請書填寫之方式歸還,若有疑問可洽詢02-27552823分機2801或2802。 五、獲獎名單如下: 4,000元(共1名) 坐公車來台北動物園(蔡○○) 3,000元(共4名) 正氣橋拆除紀實(朱○○) 1968年一女中學生在中上聯運表演健美操後合影(姜○○) 民國57年在台北市遠東戲院放映「7號情報員-皇家夜總會」電影之院內所刊廣告(姜○○) 紀政推車(黃○○) 2,000元(共10名) 日本時代滑翔機實作課程(曾○○) 圓山別莊舊景(陳○○) 正氣橋拆除紀實(朱○○) 中正橋前新店溪畔的出租小船與戲水兒童(姜○○) 民國40年代在北投政工幹部學校的學生集合在大屯山麗下上體育課(姜○○) 吃點心(黃○○) 日據時代結婚大合照(徐○○) 蔣中正於中山堂陽台接受群眾歡呼(蔡○○) 交通部台北電信局(蔡○○) 正在整修中的剝皮寮老街(高○○) 1,000元(共20名) 太子龍盃第一屆少年硬式棒球北區錦標賽(曾○○) 1920年代文山地區僧侶與信眾合影(高○○) 農家樂(黃○○) 1930年代大稻埕烤餅店(高○○) 磚造台北車站(黃○○) 1920年代台北城內人力車伕(高○○) 1958年於北投鎮公所前合影(高○○) 台北火車站(徐○○) 1939年行駛於草山溫泉的交通工具(高○○) 1930年代日新公學校晨間早操(高○○) 臺大醫院前舊觀(蔡○○) 1930年代台北第一高女(高○○) 遠觀台北動物園(蔡○○) 1960年代大屯山麓梯田(高○○) 1930年代大稻埕日新公學校朝會體操(高○○) 台北動物園攤販人群(蔡○○) 1899年台北師範學校第二學寮第五棟校舍上棟式(高○○) 青年團大屯山登山會(蔡○○) 1940年代城內日式木造建築與鳥居(高○○) 1940年代台北市市營公車(高○○) 500元(共80名) 台灣區第二屆運動會聖火傳遞(曾○○) 1930年代紗帽山(高○○) 台北新公園後藤新平銅像基座(蔡○○) 1920年代公館台北自來水源地(高○○) 第一屆全國公務人員運動大會蒙藏委員會代表隊合影(陳○○) 1940年代台北鐵道飯店(高○○) 外雙溪公園(劉○○) 1935年新公園鳥瞰(高○○) 堆稻草(黃○○) 1920年代台北車站(高○○) 台北車站留影(陳○○) 1930年代新北投溫泉旅館合影(高○○) 1930年代大屯山系(高○○) 1930年代靜修女中運動大會(高○○) 民國38年1月在台北公園內的椰子樹下合照(姜○○) 收火炭(黃○○) 1954年克難英雄於總統府前大合影(高○○) 我眷村裡的伯伯與玩伴們(姜○○) 1910年代台北東門與台灣總督府官邸(高○○) 日治皇紀2597年早覺會員燈紗帽山攝影紀念(姜○○) 1930年代北投神社(高○○) 1970年代陽明山花鐘與停車場(高○○) 曬麵線(黃○○) 1990年代艋舺廣州街露天市集(高○○) 1950年代中華路兩側違建棚屋(高○○) 台北橋(黃○○) 1970年代台北市街頭遊覽車(高○○) 曬煤球(黃○○) 永樂國校師生合照(徐○○) 台北基督教青年會成立周年紀念(蔡○○) 台北市大龍峒公學校(曾○○) 1990年代鳥瞰萬華車站(高○○) 買芋冰(黃○○) 1960年代廣州街西藥屋前的父女快樂合影(高○○) 1970年代古亭河濱公園(高○○)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農業實習(高○○) 西門町電影街上擠滿看電影的觀眾(姜○○)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手工實習(高○○) 推銷(黃○○) 1930年代昭和皇太子參訪博物館(高○○) 民國50年代以圓山中山橋為背景的合影(姜○○) 1970年代車水馬龍的中華商場(高○○) 民族舞蹈比賽(徐○○) 1950年代淡水河畔喪葬文化(高○○) 合作(黃○○) 1950年代大稻埕喪家出殯(高○○) 東吳大學與中國海專橄欖球比賽(蔡○○) 1908年縱貫鐵道通車台北慶祝活動(高○○) 台北車站第二月台光華號列車(蔡○○) 憶風鼓(黃○○) 1960年代植物園內的教育廣播電台(高○○) 1930年代新北投公園合影(高○○) 今日百貨公司(黃○○) 民國50年在陽明山的草原涼亭前合影(姜○○) 三輪車歲月(黃○○) 1920年代西門町橢圓公園及西門市場(高○○) 早期柑仔店(黃○○) 1930年代台北第三高女新公園博物館校外教學(高○○) 日新公學校師生留影(徐○○) 曬福菜(黃○○) 1930年代草山溫泉場野溪(高○○) 1930年代台北第一師範學校晨間朝會早操(高○○) 民國38年1月在台灣博物館邊的拱橋上合照(姜○○) 1950年代中山北路(高○○) 與中山橋合照(徐○○) 編竹籃(黃○○) 1930年代中崙仔台北第三高女新校舍物品搬運入玄關(高○○) 表揚模範母親(徐○○) 1960年代陽明公園內花鐘(高○○) 養鴨人家(黃○○) 1899年台北師範學校第二學寮舍間室(高○○) 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蔡○○)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第一學寮食堂(高○○) 1930年代台北第一師範學校體育課(高○○) 粒粒皆辛苦(黃○○) 西門町建新百貨公司(蔡○○) 中影拍攝電影紀實(陳○○) 1930年代台北明治橋(高○○) 國立台灣科學館(二)(蔡○○) 回憶童年(黃○○) 300元(共200名) 畢業大合照(朱○○) 小學運動會班際奪旗競賽(曾○○) 1960年代圓山飯店的時代標語(高○○) 1930年代草山家族旅行(高○○) 台北市洛陽停車場開幕(陳○○) 1960年代景美宗教遶境(高○○) 1960年代社子島船家(高○○) 省立台北第二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第二屆畢業留影(陳○○) 1960年代登山石階梯(高○○) 歌舞昇平民族融合(2)(蔡○○) 1957年陽明山公園(高○○) 古色古香雙溪公園(廖○○) 1930年代位於西門町的台北第三高女舊校舍大門(高○○) 1930年代草山公共浴場(高○○)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暨郝前國防部長視察、鑑示科(林○○) 1930年代草山眾樂園休憩室(高○○) 日落溪頭(左○○) 1960年代台北關渡宮恐龍花燈(高○○) 台北市私立榮星幼稚園第一屆畢業生留念(陳○○) 1930年代台北第一師範學校校舍新築工程(高○○) 憶童年(黃○○) 1943年台北第四中學校校舍新築紀念(高○○) 1940年代台北幼兒園運動會(高○○) 跳橡皮筋(朱○○) 北安公園舊景(現改名823紀念公園)(朱○○) 1930年代木柵仙公廟遊賞合影(高○○) 1950年台大傅園(高○○) 1980年代正在施工中的基隆河(高○○) 夢想飛翔的人們(朱○○) 1985年台北市立兒童遊樂場(高○○) 外祖母的70年代漫畫書店(陳○○) 1950年代新公園涼亭(高○○) 國父與少年們(葉○○) 1930年代台北橋下船家(高○○) 台灣省立台北商業職業學校的儀隊(姜○○) 1939年新北投台銀俱樂部(高○○) 李天祿藝師(黃○○)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第二學療寢室(高○○) 1930年代草山免費浴場(高○○) 車站的擁擠人們(左○○) 台北市新生戲院舊照(陳○○) 1936年草山溫泉聚落(高○○) 1930年代大屯山上的道路開墾(高○○) 民國40年代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悲天憫人」電影時演員與工作人員的合影(姜○○) 1920年代台北幼兒園(高○○) 站前天橋即景(朱○○) 1940年代台北植物園遊賞合影(高○○) 農村一隅(黃○○) 台大研究圖書館舊景(陳○○) 民國62年降落的飛機與台北航空站之助航燈光裝備(姜○○) 1940年代圓山青年團(高○○) 民國50年中華民國參加菲律賓國際博覽會代表團出發前在台北機場前留影(姜○○) 1930年代圓山動物園動物慰靈祭(高○○) 學生表演(左○○) 1930年代台北第二中學(高○○) 民國62年台北電話局代辦用戶電話交換機值機員訓練班第53期師生合影(姜○○) 愛狗人士街頭請願(朱○○) 1910年代鳥瞰台北城內(高○○) 民國65年在中正區「忠義國小」舉辦運動會表演-團體舞(姜○○) 1930年代車站前的神社鳥居(高○○) 午後(黃○○) 歌舞昇平民族融合(1)(蔡○○) 1930年代西門町台北第三高女舊校舍物品搬運(高○○) 1980年代楊金欉市長視察建國市場(高○○) 吃飯時間(黃○○)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第一學寮自習室(高○○) 紮竹掃(黃○○) 民國51年龍山區居民踴躍參加美化淡水河沿岸的義務勞動(姜○○) 1900年代台北城南門與尚未拆除白城牆(高○○)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劍道練習(高○○) 民國40年代的國防部示範軍樂隊(姜○○) 1900年代芝山巖「學移官僚遭難」第一回祭典(高○○) 水肥車日子(黃○○) 1937年台北師範學校恩師送別紀念(高○○) 1930年代台北新公園博物館(高○○) 民國50年代在台大第一代「傅鐘」下合影(姜○○) 1912年台北師範學校第二學寮第六棟舊國語部(高○○) 1970年代公路局陽明山站(高○○) 1950年代南海路上兩姊妹(高○○) 民國55年後眺望指南宮凌霄寶殿(姜○○) 1957年各國出席第三屆亞盟會議代表訪台後至總統府晉謁陳副總統(姜○○) 1970年代台北榮星花園裡合影(高○○) 1990年代正在華中河濱公園舉辦的原住民打耳祭(高○○) 民國60年元旦總統府的裝飾外觀(姜○○) 1990年代青年公園早晨運動倩影(高○○) 1940年代參訪總督府官邸(今台北賓館)(高○○) 龍山區居民配合義務勞動眾人一起闢建河濱公園(姜○○) 1920年代台北城內人力車(高○○) 民國50年代在北投公園的雁鴨噴水池前合影(姜○○) 1940年代台北市愛國婦女會座談會(高○○) 昭和14年專賣局台北支局新年宴會紀念合照(姜○○) 柑仔店(黃○○) 1930年代陽明山果園與農民(高○○) 1944年七星郡青年團動員紀念(高○○) 1970年代台北市長張豐緒於棒球場跟北市選手勉勵打氣(高○○) 賣臭豆腐(黃○○) 1939年新北投松濤園(高○○) 1943年台北第四中學校校舍(高○○) 1920年代北投公園噴水池(高○○) 排磚(黃○○) 陽明山中山樓前停車場(蔡○○) 民國50年中華民國參加菲律賓國際博覽會代表團出發前在CAT飛機前留影(姜○○) 1960年代南昌路母女合影(高○○) 東吳大學校本部(蔡○○) 動物園看斑馬(黃○○) 莊嚴甚大的拱橋(左○○) 1941年台北第三高女卒業紀念會餐食(高○○) 牛車之歌(黃○○) 1933年老松國語講習所(高○○) 醬油工坊(黃○○) 1980年代台大校園椰林大道(高○○) 1950年代台北大橋頭「台北江姓南樂堂」(高○○) 農忙(黃○○) 1950年代台北市喪家殯葬(高○○) 製月餅木模(黃○○) 1960年代植物園內的地標「科學教育館」(高○○) 同樂(黃○○) 1930年代內湖農家(高○○) 民國50年代在兒童樂園的太空船上留影(姜○○) 1930年代基隆河畔明治橋(高○○) 牽牛車(黃○○) 台灣省立台北專科學校大門(蔡○○) 1950年代台北圓山兒童樂園入口前兄弟合影(高○○) 1970年代木柵的政治大學(高○○) 日據時代開南商工三學生(黃○○) 1949年東園國小畢業紀念合影(高○○) 龍山區居民配合義務勞動整理堤外環境(姜○○) 早期東吳大學校門口(蔡○○) 畢業師生合影留念(黃○○) 1950年代新北投公園(高○○) 中山堂(黃○○) 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西藏致敬團(蔡○○) 1930年代大稻埕仕紳結婚合影(高○○) 堆紅磚(黃○○) 遊新北投溫泉溪(黃○○) 1970年代架設在陽明山上的台港越地平微波電台全景(高○○) 植物園荷花池合照(黃○○) 1970年代台北衛星通信地面電台(高○○) 家人遊動物園(黃○○)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廣播室(高○○) 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蒙古致敬團(蔡○○) 1930年代大稻埕日新公學校校舍(高○○) 1930年代台北城南門(高○○) 民國50年代小朋友與兒童樂園的「展望車」合影(姜○○) 碰碰車(黃○○) 1950年代新北投新美華溫泉旅社(高○○) 歡迎斐齊總統及夫人(徐○○) 1970年代鳥瞰台北故宮博物院(高○○) 李登輝市長視察(徐○○)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庭球(網球)隊(高○○) 1930年代台北師範學校校園鳥瞰(高○○) 軍訓操槍課(徐○○) 1900年代拼板輪牛車(高○○) 兒童樂園遊玩(徐○○) 1930年代淡北鐵路沿線農田景觀(高○○) 玩旋轉地球(徐○○) 1930年代北投溫泉(高○○) 遊指南宮(徐○○) 1930年代草山眾樂園兒童遊樂場(高○○) 元旦舞龍表演(徐○○) 1960年代北投車站(高○○) 1920年代新北投中台俱樂部前合影(高○○) 台北昭和橋(蔡○○) 1960年代從陽明山上眺望台北盆地(高○○) 萬華康定路舊街景(蔡○○) 1930年代新北投車站與溫泉街(高○○) 1930年代新北投溫泉旅館藝妲合影(高○○) 1930年代台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中)(高○○) 台北動物園第二代大門(蔡○○) 1930年代位於台北西門町第三高女光榮紀念館(高○○) 鐵路旁的新生戲院(蔡○○) 1970年代台北植物園春遊合影(高○○) 早期植物園「欽差行台」(蔡○○) 1960年代新公園的中廣(高○○) 早期新公園遠眺總統府(蔡○○) 1970年代政大學生社團於景美溪畔橋梁上(高○○) 光復初期的台灣總督府物產陳列館(蔡○○) 1941年台北第三高女卒業式(高○○) 1940年代台北植物園建功神社(高○○) 早期東吳大學站牌(蔡○○) 1895年淡水河畔船運及鐵道橋(高○○) 台北鳥瞰(蔡○○) 1935年台灣博覽會北投庄會場開幕式(高○○) 民國50年代在小學舉辦的運動會表演(姜○○) 1930年代台北第三高女整理校地(高○○)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遊行隊伍(蔡○○) 日據時代母與子(徐○○) 民國50年代停在台北松山國際機場卸客的CAT客機(姜○○) 母子坐旋轉太空梭(黃○○) 1940年代艋舺地方家族男丁從軍紀念(高○○) 早期銘傳商專校車(蔡○○) 1930年代草山溫泉公共浴場(高○○) 台灣省立婦幼醫院(蔡○○) 1920年代台灣神社參拜(高○○) 1940年代台北植物園裡軍人留影照(高○○) 1970年代陽明山大花鐘公園(高○○) 台北市立圖書街頭閱報欄(蔡○○) 1950年代台北新公園台灣廣播公司(前台北放送局)(高○○) 今日已不復見的台北街頭喪葬文化(高○○) 1920年代台北步兵第一聯隊軍旗祭表演活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