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辦理視覺障礙者生活重建及生活訓練服務溝通成長團體 正念引導探索自我、促進人際互動
發佈日期: 2025-10-01
發佈單位: 花蓮縣
發佈部門: 社會處
原始連接: https://www.hl.gov.tw/News_Content.aspx?n=32725&s=194922
花蓮縣政府為協助視覺功能障礙者提升自我認識、溝通能力與情緒管理技巧,委託社團法人花蓮縣視覺障礙福利協進會辦理「花蓮縣視覺功能障礙者生活重建及生活訓練服務」。其中,於114年8月23日至9月6日,連續三個週六舉辦「視障者溝通成長團體」課程,課程內容設計貼近視障者需求,學員反應熱烈,成效斐然。
此次課程專為視覺障礙者設計,並邀請專業的心理師帶領,引導學員以非視覺為主的方式深入體驗自我對話與人際溝通過程。透過正念引導、肢體覺察、音樂律動與情緒表達等互動活動,協助學員更敏銳地覺察自己在溝通時的慣性與情緒反應,並提升面對人際衝突時的處理能力。
學員們反映,這次的成長團體不同於以往的講授式課程,而是以陪伴與經驗為核心,讓學員透過身體感受與內在探索,重新建立與自己及他人的連結。有學員分享:「雖然我們看不見,但身體會說話。這次學到在溝通前先觀察自己身體的緊繃與情緒,幫助我在對話中更平靜、更清楚自己想表達的重點。」
課程也結合了音樂互動環節,讓學員透過手中簡單的樂器或物品發出聲響,進行非語言的溝通與交流。學員表示,在互不認識的情況下,用聲音建立連結,反而更放鬆、更自在,也突破了語言與視覺上的限制,讓彼此在節奏與旋律中感受到理解與支持。
除了情緒與溝通訓練,本次課程也特別安排了「AI輔具與手機應用教學」,介紹視障者如何透過語音輸入、AI辨識與讀卡工具,進一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學員表示,學會這些科技工具後,即使視力持續退化,仍能保有資訊獲取與生活掌控的信心。
「這三天的課程讓我重新找回與他人連結的勇氣,也學習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而非被它牽著走。」一位學員分享提到「透過正念練習,我開始學會放慢節奏,不急著回應,而是真誠地傾聽。雖然看不見表情,但我能感受到情緒。」
課程中,學員們亦透過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探討生活中常見的溝通誤區與衝突應對方式,並分享自己在家庭、職場或社交場合中的經驗,從中學習換位思考、體察他人情緒與需求。
花蓮縣長徐榛蔚強調縣府長期關心視障及身心障礙者權益,積極辦理多元生活重建課程,包含溝通、就業準備、科技輔具應用與心理支持等,協助視障者在生活、心理與社會參與層面持續成長,邁向自主與有品質的生活。花蓮縣視覺障礙福利協進會洽詢電話(03-823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