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舉辦國際口簧琴論壇 6國34位學者齊聚讓口簧琴在世界持續迴響
發佈日期: 2025-09-26 14:59:00
發佈單位: 苗栗縣
原始連接: https://www.miaoli.gov.tw/News_Content2.aspx?n=285&s=892198
苗栗縣政府主辦的「共振·脈動-2025 國際口簧琴論壇─lubuw na hma‘uy舌尖上的口簧琴」今天在國立聯合大學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登場,共有來自印尼峇里島、爪哇、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及臺灣等6國 34 位音樂家與學者齊聚苗栗。副縣長邱俐俐上午出席論壇歡迎外國學者參與盛會,感受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力量,聽到苗栗最美的聲音,也希望藉此次的論壇,讓口簧琴的聲音持續在世界各地迴響,同時能深入到原住民部落的每個角落。
縣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指出,口簧琴是全球最古老且分布最廣的樂器之一,橫跨亞洲、歐洲、大洋洲與美洲,尤其以苗栗縣泰雅族為保存、傳承口簧琴器樂最久的族群,希望藉舉辦此次的國際口簧琴論壇- lubuw na hma‘uy舌尖上的口簧琴,讓苗栗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新起點。
本次論壇以「共振·脈動」為主題,象徵文化交會的力量與人類文明的延續,邀請台灣、印尼峇里島、印尼爪哇、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美國等6個國家的學者專家、文化工作者、技藝傳承者透過演奏、對話、研究與傳承,共同探討口簧琴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及如何持續發揮它的力量。
副縣長邱俐俐、縣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長盧曉玲、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李貴富、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原住民議員劉美蘭、楊文昌、南庄鄉長羅春蓮上午出席論壇,來自國際與臺灣在地的演奏者、文化工作者、學者及青年齊聚一堂,現場邀請由泰興國小和汶水國小百位學生同時演奏口簧琴為論壇開場,泰雅族部落長老也依傳統儀式祈福,並為花蓮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不幸罹難的同胞默哀。
大力促成此次論壇的立委高金素梅感謝外國的學者朋友遠道而來互相交流,她指出,自己就是泰雅族人,傳承泰雅文化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高金素梅表示,小小的口簧琴承載著泰雅族的歷史、文化和情感,而在口簧琴小小的共振裡面,可以讓族人彼此的心靈相通,她歡迎大家到她的部落走走,聽聽口簧琴的對話是多麼的優美和莊嚴,也期望透過這小小的口簧琴,把全世界愛的共振的傳達,再次的連結在一起,讓口簧琴的美和知識繼續的傳揚下去。
縣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表示,此次論壇規劃四大主題包括「文化記憶與族群認同」、「工藝技藝與儀式實踐」、「當代表演與跨界創作」及「保存、共學與未來網絡」,就口簧琴於文化傳承及當代表現之多重價值進行探討,並促進跨文化合作之可能性。
論壇系列活動另一大焦點為 114 年 9 月 27 日星期六晚間 6 時 30 分於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區舉行的「口簧琴之夜」國際音樂會。屆時六國音樂家將同台演出,呈現多元文化背景下口簧琴的獨特魅力,並特別展現泰雅族器樂文化,讓觀眾體驗臺灣原住民族音樂藝術之美,見證地方文化資產躍上國際舞台的風采。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本次論壇由苗栗縣政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辦理,為全球原住民族器樂學術交流的重要場合,亦是苗栗縣首次透過「器樂文化外交」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具體行動。縣府將持續推動文化保存、教育推廣及國際鏈結,期能藉由口簧琴的共鳴,讓世界聽見臺灣、看見苗栗,並建立文化永續發展的基礎,使苗栗成為跨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