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苗栗縣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訪視 展現成效 眺望未來
發佈日期: 2025-09-24 16:08:00
發佈單位: 苗栗縣
原始連接: https://www.miaoli.gov.tw/News_Content2.aspx?n=285&s=891535
為縮減偏鄉數位落差,充實在地居民數位能力,回應地方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需求,苗栗縣政府與明基基金會合作輔導苗栗縣8處數位機會中心推廣數位學習,關懷偏遠地區民眾、弱勢族群資訊應用,並提供免費的數位服務與學習資源。
日前,教育部長官與訪視委員走訪苗栗縣數位機會中心(以下簡稱DOC),從沿海到山間,循著苗栗鄉鎮足跡,走訪DOC據點,感受苗栗美好風情與數位能量。苗栗各DOC也展現一整年用心、努力的經營成果,獲得委員們的高度評價。
訪視首日來到頭屋,頭屋DOC結合長照據點開設課程,在「竹苗直播線上看」課程邀請象山客家棚頭隊演出,成功吸睛並留下珍貴的數位典藏,展現數位科技守護文化的力量。學員的偶動畫作品更令人驚豔,從手繪、製偶到逐格拍攝,再搭配AI生成劇情口白,讓手作與數位學習相互結合,激發創意與跨域應用,成為地方數位推動的亮點案例。
三灣 DOC 以「學員多、課程多、志工多」為特色,貫穿年度營運,展現社區數位學習的豐厚能量。課程規劃著重於短影音培力,累積超過110部作品,題材涵蓋生活紀錄、青農故事,以及行銷在地農特產。透過鏡頭捕捉,三灣的日常風貌與產業特色被轉化為生動的數位內容,更讓在地農產有了新的行銷管道。
公館 DOC 則以「水圳文化與在地故事」為年度發展主軸,透過數位課程連結紅棗產業、農村水圳與地方歷史,推出《竹苗永續家園》,邀請耆老帶領學員走讀穿龍圳,並串連影像紀錄、AI繪本與Podcast,展現文化與數位並進的成果,多元的魅力源自深植的人文地景,不變的價值因創新演繹而煥發新意。
泰安DOC連年開設「竹苗直播線上看」課程,結合汶水語族語教師的線上教學,讓更多民眾也能透過直播學習汶水語,並進一步認識泰雅族的生活智慧。課程安排泰雅學子齊聚竹屋,從認識竹屋建造到探索特有植物,在真實場域中深化語言學習,成功推廣文化保存與數位應用的結合。
訪視次日,從邁入第19年經營的銅鑼DOC開始一日行程,一字排開的歷年設計行銷課程成果,呈現銅鑼持續深化數位支持小農與商家的不變。銅鑼DOC至今已培育出十多位在地職人,形成銅鑼獨特的群聚效應。今年以「傳統工藝新生」為核心,針對在地第二、三代工藝職人,推出「AI主播報新聞」、「竹苗繪本故事」等課程,透過數位工具記錄並傳遞銅鑼新生代的故事。
通霄DOC今年聚焦新埔社區的「瀕危植物保育」,與新埔國小合作,帶領學員走進新埔濱海丘陵,透過公民新聞、手機攝影、有聲故事與明信片創作等一系列的課程,向社會大眾推廣受脅植物的議題,並轉化為社區美麗的印記與認同,讓學習不再只是侷限於技能的傳授,而是充滿了對家鄉的愛與生活的意義。
苑裡DOC持續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並將六年累積的點滴成果融入設計《迷鳥苑裡探險記》桌遊,讓學員透過遊戲輕鬆認識在地環境與產業特色。並製作Podcast節目《聲音裡的故鄉-聽見苑裡》,從歷史、人文到產業故事,帶領聽眾用耳朵漫遊小鎮。這些成果展現苑裡DOC結合地方文化、創新教材與數位媒體的實踐力,深化學習也拓展影響力。
訪視壓軸,由卓蘭DOC呈現年度成果,有「水果王國」美譽的卓蘭,今年課程與農會合作,陪伴青農走上數位行銷之路,協助農民透過短影音進行影片製作與品牌經營,更以梨梗製作梨枝筆等案例,實踐循環再利用,為在地農產注入新的價值與可能,導入永續概念,為卓蘭小鎮種下永續品牌的種子。
縣長鍾東錦表示,數位機會中心為在地數位學習服務基地,結合生活應用及新興科技體驗等服務,為社區民眾開啟了嶄新的學習旅程,除了普及偏鄉民眾數位應用,也強化在地小農數位行銷能力,藉由活絡地方經濟,培植地方能量。期待苗栗縣社區民眾能透過DOC打造科技樂活圈,共創實踐數位的璀璨願景,創造更多機會,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