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臺中市、南投縣、高雄市與屏東縣為辦理農作物114年0728豪雨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發佈日期:2025-08-07 16:00:00
發佈單位:農業部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publication&id=8909
農業部 公告
發文日期 : 中華民國114年8月8日
發文字號 : 農糧字第1141109824號
附 件:如文
主 旨:公告臺中市、南投縣、高雄市與屏東縣為辦理農作物114年0728豪雨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依 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第六條第二項。
公告事項:
一、本次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之地區與品項如下:
(一)臺中市全市:甜柿、硬質玉米、南瓜(外埔區除外)、文心蘭、四季豆。
(二)南投縣:
1、全縣(竹山鎮除外):木瓜。
2、國姓鄉:蓮霧。
(四)高雄市全市(甲仙、六龜、茂林、那瑪夏與桃源區除外):酪梨、檸檬、萊姆、洋香瓜。
(五)屏東縣全縣:玫瑰、酪梨、四季桔(萬丹鄉除外)、台灣香檬。
二、受理期限及程序:
(一)自114年8月9日起至8月22日止,於公告地區轄內相關公所受理農民申請,並依公告事項及本辦法第十二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但於受理期間內因天然災害發生停止上班時,受理期間按停止上班日數順延。
(二)例假日得照常受理申請,請相關公所宣導受災農民周知。
(三)個案如因天災或其他不應歸責於己之事由(如交通中斷或通訊中斷等),致未能於受理期限內提出申請者,得於原因消滅後10日內,依行政程序法第五十條規定向鎮公所申請回復原狀,由公所核實認定後,逕予受理。
三、辦理現金救助部分:
(一)救助對象應為實際從事農作生產之自然人,且無本辦法第五條第二項所定情事。
(二)辦理救助項目損失率達20%以上者,依救助額度予以救助;未達20%者不予救助。
(三)有關農產品救助次數,依本辦法第五條第五項及第七項規定辦理。
(四)本次救助額度以「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項目及額度」所定下列額度辦理救助:
1、硬質玉米(雜糧一):每公頃為2萬8,000元。
2、酪梨、檸檬、萊姆、洋香瓜、四季桔、台灣香檬(果樹三):每公頃為8萬元。
3、木瓜(果樹五):每公頃為10萬元。
4、甜柿、蓮霧(果樹六):每公頃為10萬2,000元。
5、文心蘭、玫瑰(花卉二):每公頃為18萬元。
6、南瓜、四季豆(蔬菜三):每公頃為4萬7,000元。
四、辦理低利貸款部分:
(一)救助對象應為實際從事農、林、漁、牧生產之自然人,且無本辦法第五條第六項所定情事。
(二)有關農產品救助次數,依本辦法第五條第五項及第七項規定辦理。
(三)本次辦理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項目、額度及期限如附表;貸款利率依中華郵政二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減0.305%機動計息(目前為年息1.415%)。
(四)本貸款由貸款經辦機構依規定自行出資辦理,計畫編號為「114-01,類別:H」。
(五)申借本貸款之農民,應自公告之翌日起10個工作日內,依實際受損情況,向當地公所申請核發農業天然災害受災證明書(格式如附件1),並於該證明書核發之翌日起15日內,檢附該證明書及「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申請暨計畫書」(格式如附件2)向貸款經辦機構提出申請。
(六)前項農業天然災害受災證明書之申請,個案如因交通中斷或通訊中斷等因素致超過10個工作日者,得由案關公所覈實認定後逕予受理。
(七)貸款經辦機構應審酌農民實際受災情形及復耕、復建、復養需要覈實貸放。
五、地方政府辦理上開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應將0728豪雨、丹娜絲颱風及0708豪雨之二次災害救助案件合併審理,並將二次災害損失情形合併計算,以協助受災農民儘速復耕,且不得重複救助。但農民種植短期作物已重新復耕,屬不同產季者,得再次救助。
部長 陳 駿 季
附件:
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項目及額度---1140722版本(pdf)(https://www.moa.gov.tw/files/publication/8909/A01\_1.pdf);
附件1、農業天然災害受災證明書---1140724版(odt)(https://www.moa.gov.tw/files/publication/8909/A01\_2.odt);
附件1、農業天然災害受災證明書---1140724版(pdf)(https://www.moa.gov.tw/files/publication/8909/A01\_3.pdf);
附件2-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申請暨計畫書(odt)(https://www.moa.gov.tw/files/publication/8909/A01\_4.odt);
附件2-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申請暨計畫書(pdf)(https://www.moa.gov.tw/files/publication/8909/A01\_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