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召開記者會 呼籲政府積極保育白海豚 海保署回應說明
發佈日期:2025-07-17 00:00:00
發佈單位:海洋保育署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507170007
有關今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攜手水下噪音協會,邀請台裔加拿大博士王愈超(John Wang)召開「時間不多了:白海豚的呼喚與我們的責任」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強白海豚保育作為,並提出「5年內可能滅絕」等論述。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說明,近四年白海豚監測及推估結果,白海豚族群穩定,維持在48隻左右,未見增加或減少之趨勢。海洋委員會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於109年8月31日公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類別及範圍」,對白海豚的主要棲息環境進行保護;110年6月28日公告發布「臺灣白海豚保育計畫」,透過監測研究、棲地維護、人為衝擊管制及保育教育宣導與在地參與等四大工作面向,集結產官學界及在地社群合作能量,致力確保白海豚之永續生存。
海保署表示,自108年起承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過往資料,持續辦理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族群生態調查,掌握白海豚族群結構,白海豚個體資料庫累計至今達70隻。海保署透過生態調查資料以模型推估族群數量,10年推估族群數量為46.75隻,111年為48.76隻,112年為48.49隻,113年度為48.36隻,近四年之推估結果穩定,未見增加或減少之趨勢。海保署將持續關注其族群變化趨勢,適時研擬與調整相關保育措施,以維持物種存續。
海保署補充,針對外界關切開發行為對白海豚造成之潛在衝擊,海保署已於112年底公告《水下噪音指引》,提供開發單位於規劃及施工階段作為技術依據,以降低聲學干擾對鯨豚等海洋生物之影響;並於114年5月公布「臺灣鯨豚觀察員制度4.0版手冊」,明訂觀察員資格與作業規範,要求施工前須進行預先監看,確認警戒區域內無鯨豚後始得作業,若目擊鯨豚,應立即暫停作業並依規定重啟。針對涉白海豚棲息環境之開發案件,海保署持續配合環評監督機制,審慎監督與追蹤管理與白海豚棲地重疊或鄰近之開發行為,以確保能源推動與生態保育並行。
海保署與關心白海豚保育工作的各界學者與團體將持續透過科學監測合作研究、跨部會協調及與NGO攜手推動各項保育行動,滾動檢討保育策略,推動臺灣白海豚保育工作,朝向物種存續與海洋永續的雙重目標邁進。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施義哲副署長
聯絡電話:07-3382057#262031或0905-167-616
發稿日期:11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