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處理轉型黑水虻生物系統城北社區參訪見證邁向永續循環
發佈日期:2025-05-13 00:00:00
發佈單位:澎湖縣
發佈部門:環境保護局
原始連接:https://www.penghu.gov.tw/ch/home.jsp?id=10088&act=view&dataserno=11405130010
澎湖縣廚餘堆肥廠自97年9月於湖西鄉城北村興設以機械堆肥處理,至108年因非洲豬瘟疫情廚餘無法養豬再利用,每日收受廚餘處理量增加為13公噸16公噸,因傳統堆肥之時間約34個月,為改善堆肥醱酵之異味逸散問題,提升廚餘資源化效率,114年縣府特編列預算,正式委託專業廠商導入「黑水虻技術」處理廚餘,藉由生物轉化的方式,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落實循環經濟理念,並有效減少傳統廚餘處理所產生的異味與環境負擔。
此次創新的處理模式,引進黑水虻處理廚餘,1天的進廠廚餘量只需要7-10天就能處理完成。而養殖7-10天後的黑水虻經過蟲體及蟲糞的分篩處理,蟲體的部分可作為動物飼料,如白蝦養殖業者或養雞場投入使用,蟲糞則作為有機肥使用,形成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綠色鏈結,創造本縣農、漁業更高經濟價值。
為強化與地方居民的溝通,澎湖縣環保局特別於114年5月10日下午邀請鄰近之大城北社區蒞臨參訪,議員吳政杰、議員許育愷、城北村長王明忠、城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麗萍均出席到場,於環保局長蔡淇賢會同下,由專人導覽解說黑水虻技術的運作流程與成效,現場氣氛熱絡,民眾踴躍提問,針對部分居民憂心影響環境,環保局亦會持續與居民溝通,讓當地居民不僅能見證澎湖廚餘處理邁向永續循環,更展現環保局努力降低減少對鄰近社區及居民生活影響的決心。
澎湖縣環保局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城北社區合作,包含黑水虻蟲體及蟲糞多元再利用回饋方式等,讓更多居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共同打造低碳、循環、友善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