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 從你我做起
發佈日期:2025-04-30 10:00:00
發佈單位:苗栗縣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miaoli.gov.tw/News_Content2.aspx?n=285&s=850830
隨著天氣逐漸變熱,環境溫度變得越來越適合病原菌生長繁殖,若食品保存不當,容易增加中毒的風險。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提醒大家,食品中毒的危險不分季節,高溫潮濕的天氣特別容易發生,秋冬也要留意諾羅病毒感染,因此全年都需要保持警覺。
造成食品中毒的原因,常見的有:生食和熟食混放或共用器具導致病因物質交叉污染、加熱不夠澈底、煮好後的食物在室溫下放太久、烹調人員手部衛生不良、調理器具沒清洗乾淨,甚至連用水不乾淨等也會造成問題。雖然這些多半發生在備餐與製作過程中,但如果民眾能有正確的衛生觀念與基本處理常識,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中毒通常是指2人以上吃了相同的食物後,出現相似的不適症狀。根據統計,每年夏天是細菌性食品中毒的高峰期,而到了秋冬季節,諾羅病毒也很容易造成群聚腹瀉事件,顯示全年都有發生食品中毒的可能。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若出現上述狀況,應儘快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地點及近期的飲食內容,以利及早治療與釐清感染來源。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楊文志也呼籲大家,生活中要確實做到「食品中毒五要二不」原則,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 要洗手:處理食材前後要澈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好再進行烹調。
- 要新鮮:選擇新鮮的食材,飲用與料理用水都要確保乾淨。
- 要生熟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時,應分開使用不同的器具與砧板,避免污染。
- 要澈底加熱:熟食中心溫度應達70℃以上,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 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應冷藏於7℃以下,避免長時間放置在室溫。
- 不食用不明動植物: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野菜、野菇或野生動物,以免中毒。
- 不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山泉水:看似清澈的山泉水,可能藏有病原體,需煮沸或使用乾淨水源替代。
此外,外食或聚餐時,建議選擇通過縣市政府「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的優良店家,不僅更有保障,也能安心享用每一餐。民眾也可上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防治食品中毒專區」下載相關的宣導資料,讓大家一起守護你我餐桌上的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