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美術館競圖竹間團隊獲首獎 「開放性美術館」回應風土、創造日常
發佈日期:2025-04-30 17:57:00
發佈單位:新竹縣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hsinchu.gov.tw/News_Content.aspx?n=153&s=271132
新竹縣美術館興建工程舉辦公開競圖,吸引全國頂尖建築團隊參與,經首輪27家投標團隊篩選、第2階段5家入圍團隊的激烈競爭,最終竹間建築師事務所以「開放性美術館」概念獲評選委員們青睞,奪下首獎。新竹縣政府今(30日)揭曉結果並舉辦成果發表,新竹縣長楊文科感謝所有優秀團隊的熱情參與,也恭喜首獎團隊,期許首獎團隊與縣府一條心,攜手催生新竹縣未來的藝文驅動核心!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是一座歷史與科技並存的城市,我們期待這座美術館不只是空間的載體,而是未來藝文的驅動核心。」他指出,未來新竹縣美術館將以推動數位藝術、跨域共創與城市藝術網絡為目標,美術館的完成將標誌著新竹文化治理進入全新篇章。計劃案總經費為新台幣21億元,設計監造則編列1億1320萬元。恭喜首獎團隊獲得議約權。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說明,首獎得主竹間團隊以「開放性美術館」為題,設計靈感來自竹北地區早年常見的合院生活,採取低調而綿延的量體配置,強調廊道、中庭與屋簷下的過渡空間,讓自然光線、風、水與綠帶相映,引導人流滲透建築本體。所有展覽空間、教室與服務空間均可與地面層直接連通,並使用木構造大屋頂創造挑高空間,讓美術館成為延伸於生活與綠地之中的文化載體。設計同時兼容「黑盒子、白盒子與灰盒子」的展示機能,並考量科技藝術所需的光源控制與吊掛機構,使展覽空間具備高度彈性。中庭作為主動線核心,更創造市民穿越、駐足、互動的生活場景,體現美術館「日常性」的設計精神。
本次設計監造案的評選委員會由涵蓋建築、景觀、美術館營運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未來營運單位(文化局)組成,委員會共識肯定,首獎展現出建築空間與環境融合的細膩度與延續性,設計上以低調、綿延的建築體,呼應合院的靈感,打造具滲透性、社交性與未來彈性的當代表述。
「我們不只是蓋一座館,而是在寫一段關於藝術如何滋養土地與人民的故事」。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本月7日將辦理與首獎團隊的簽約典禮,並同步在文化局美術館B1展廳展出本次競圖進入決選的5家團隊的作品,歡迎民眾前來欣賞、了解未來新竹縣美術館的設計理念。在美術館建築完成之前,文化局也將透過行動藝術館、與鄉鎮藝文空間的串聯計畫,讓藝術走出館舍、深入生活。
第二名: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藝術之丘」構築風城的未來藝術地景
獲得第二名的郭旭原團隊,以「Hills of Arts—藝術之丘」為構想,提出「以丘為形、 以風為界、以人為核心」的設計主軸,強調地景建築與城市綠帶、文化節點的三維立體連結。透過層層堆疊的丘陵量體與風動外牆語彙,呼應新竹作為風城的在地特質。主 入口大廳被設定為「城市的客廳」,延伸公共空間的流動性,並創造社交、教育與展示 機能的交匯平台。方案強調美術館不僅作為文化場館,更是現代城市生活的節點與公 園的延伸,展現藝術、科技與都市融合的前瞻觀點。
第三名: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開箱美術館」以禮物為喻,掀起公眾參與的新形式
第三名由張瑪龍陳玉霖團隊以「UNBOXING ART MUSEUM/開箱美術館」獲得。 該設計概念翻轉傳統美術館的封閉印象,將建築視為送給市民的禮物,透過掀開、抬 起、打開等設計語彙,展現與城市、自然、人的多重互動。建築體由下而上堆疊三個盒子,形成多層次展覽與社交空間。頂層的三個漂浮圓盤成為整體建築的標誌,象徵開放、自由與未來想像。歡迎大廳串連圖書館下沉廣場與戶外藝術公園,企圖打造一個 無邊界的藝文場域。
佳作包含兩組團隊,分別為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協力: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 事務所)與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協力團隊:Steven Holl Architects)。結合隈研吾設計師對於自然的喜愛,前者主張將美術館打造為「藝術的客廳」,塑造了一個「大地的藝術」作品,並創造出迂迴具趣味的「藝術山谷」動線,提出結合自然與藝術的「山谷中的白色立方」;後者則與美國團隊合作,以沈靜的幾何構成語彙,塑造與信仰串聯的軸線,以玻璃為主建材,展現精緻的光線處理與結構設計力。
新竹縣美術館競圖成果展
展覽日期:2025.5.7-5.25
展覽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B1展廳(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9:00-17:00(逢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