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傳統手工藤編深耕社區 游淑貞肯定傳統技藝文化傳承
發佈日期:2025-04-07 00:00:00
發佈單位:吉安鄉
發佈部門:行政室
原始連接:https://www.ji-an.gov.tw//news/content/60857














詳細內容
吉安鄉公所攜手花蓮縣原住民社會福利工作協會辦理的「114年度原住民傳統手工藝藤編技藝實作」課程,日前在仁和部落文健站舉行結業式暨成果發表。在吉安鄉長游淑貞與協會理事長林榮元主持下,縣議員李正文、笛布斯.顗賚、周駿宥,以及吉安鄉民代表余震華也一同到場與學員相互分享研習的成果與心得。
為期近3週共15小時實作課程,將原住民傳統生活重要元素「黃藤」,用於阿美族傳統「背簍」與「篩子」的藤編技藝,15位銀髮族學員均十分用心地完成作品,每個作品也充分展現原民文化中質樸、堅韌的品質,贏得在場來賓一致讚賞。現場時而圍繞著對原民文化復振的議題,時而討論研習過程中的點滴,則體現了與會者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以及銀髮長者在社區共學、樂活的充實美好。另外,游淑貞與林榮元也共同頒發感謝狀予本次課程的授課老師剛新光,感謝他帶領學員們從削藤、編織到成品完成,實踐祖先寶貴的生活智慧。
林榮元特別感謝游淑貞鄉長,以及林志忠、余震華代表對本次研習課程的補助與全力支持,也感謝議員們前來關心,並說明黃藤自古以來在原住民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是日常用品的材料,更是建屋、狩獵、運輸的重要素材,隨著現代化進程,相關知識與技能正逐漸流失,有幸文健站還有那麼多長者一起加入研習,未來也可以成為種子教師,繼續在社區傳承文化技藝。余震華也提到,每一位學員都是文化的傳遞者,期望未來大家能一起將此技藝傳承下去。
游淑貞表示,「編織」在阿美族傳統生活裡,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徵,是阿美族美麗的代名詞,代表著阿美族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藤編技藝不僅是手工藝的延續,更是族人情感與文化記憶的連結。看到現場不分世代的族人共同學習、交流,深感欣慰。游淑貞強調,「傳承」是一份任重道遠的責任,吉安鄉公所對於藤編、串珠等各類傳統文化課程持續支持,讓傳統不只是過去的記憶,更成為當代生活的一部分。她也呼籲族人踴躍參與,持續用雙手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