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攜手臨海縣市政府執行海洋環境管理業務 成效斐然!
發佈日期:2025-03-31 00:00:00
發佈單位:海洋保育署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503310002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提升全國海洋環境管理業務推動效能,113年訪查19個臨海縣市政府,廣納專家學者建議,遴選10個表現優異地方政府授予113年度海洋環境管理「特優」殊榮。
海保署說明,19個臨海縣市依海岸地理位置及風險特性分為三組考核,評估日常監測預防、人力訓練整備、實兵演練、第一線海污防治應處、海洋廢棄物清除等作為,最終海洋第1組(直轄市)由臺中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獲得特優;海洋第2組(西部縣市)由嘉義縣政府、屏東縣政府、新竹市政府、基隆市政府獲得特優;海洋第3組(東部及離島縣市)則由花蓮縣政府、臺東縣政府、澎湖縣政府獲得特優。
海保署表示,各縣市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均展現創新與卓越成效,例如臺中市推動河川及海域整合及應變演練,建立中部區域化學品應變聯防能量;桃園市建置「出海口河川水色AI辨識系統」、推動智慧化監測與大數據分析、推廣環保友善捕撈設備;新北市由陸域源頭管制河川廢棄物、結合水上無人船及空中無人機,打造科技智慧淨海;嘉義縣在布袋商港設置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增加微型塑膠自動採樣、運用無人船清理垃圾、及無人機結合AI辨識系統分析海廢、推動蚵繩循環經濟鏈;屏東縣首創小琉球潮間帶觀光保育費、啟動廢漁網到府回收及海污防治應變種子講師培訓;新竹市推動綠色港口措施,鼓勵個人回收廢棄漁網並加碼獎勵措施;基隆市主辦北區區域聯防,協助新北市「鈺洲啟航」貨輪擱淺案資材整備及應處;花蓮縣於12條排水縣管河川設置垃圾攔截網、建立迦南海耶hayi海廢創生基地;臺東縣積極應處巴貝多籍 BLUE LAGOON貨輪擱淺蘭嶼、建立漁港海廢暫置區自評訪視表;澎湖縣強化假日港區油污稽查管制、建立海域覆網清除操作手冊,新增水中攝影要領及珊瑚觀察章節。
海保署指出,回顧過去一年,地方政府共執行3,904次港口環境、船舶和海洋污染防治法許可業者查核,應處124件海污案件,辦理110場次海污演(訓)練,召募6,233艘環保艦隊、5,845名潛海戰將及43處淨海前哨站,共清理252.44公噸海洋廢棄物、2,958.87公噸第二類漁港漁業廢棄物暫置區、2.94公噸淨海前哨站,回收344公噸廢棄漁網與保麗龍,其中可再利用247公噸,並邀集「海廢再生聯盟」廠商達60家,開發海廢產品達56種,創造4,000多萬元產值,近岸海域及港口水質監測,環境品質標準達成率達99.9%。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強調,地方政府為海洋保護第一防線,對於海洋環境維護功不可沒,期許地方政府秉持對於海洋事務工作之熱情,未來將持續精進合作,攜手實現永續海洋的目標。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李筱霞副署長
聯絡電話:07-3383202/0937-498122
發稿日期:11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