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恒家屬捐畫 楊文科盼大眾看見在地文化底蘊
發佈日期:2024-12-29 17:27:00
發佈單位:新竹縣
發佈部門:
原始連接:https://www.hsinchu.gov.tw/News_Content.aspx?n=153&s=266311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即日展出的「畫醫雙絕 藝術傳承-高其恒紀念展暨家族聯展」29日正式開幕,高其恒先生家屬於會中捐贈一幅畫作給文化局,新竹縣長楊文科也感謝高其恒及其家屬,並同步說明新竹縣計畫興建美術館,目的在於典藏並展出新竹及本土畫家的畫作,讓大眾看見在地的文化底蘊、提升藝文境界。
楊文科出席開幕式時指出,很敬佩高老師賢伉儷情深,從其與家人創作就可看出「藝術家的養成就在家裡」,也感謝高其恒及家屬捐贈畫作,將典藏於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
楊文科提及,當策畫新竹縣的美術館的風聲傳出,就獲得國內外許多藝術家響應,出身新埔鎮的已故畫家蔡蔭棠的後輩,便捐贈約200幅畫作,將陸續自美國運回。「建美術館是為了什麼?」楊文科語重心長地說,美術館將為典藏本縣、本土畫家的畫作並展出,未來有意於台灣各地巡迴展,讓藝術家的作品源遠流長,並讓大眾知道,新竹地區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這就是建美術館的初衷」。
新竹縣美術館的預定位址於東興圳旁,楊文科表示,同一地區還有圖書館,東興圳為清朝竹北庄開發時就興建的水圳,灌溉竹北六家地區的良田,每年的12月下旬到隔年元宵,文化節在此舉辦光藝節,光藝作品來自海內外,透過光藝邀請民眾走訪,見證水圳的古今中外,更加熟悉在地。
楊文科說,新竹地區享譽國際的是科技實力,地方基礎建設仍繼續往前走,包含前不久點火的焚化爐,持續推動的十大交通基礎建設,還有明年將全部進駐的AI智慧園區等,過去台大竹北校區土地未能充分利用,他持續與台大校長陳文章溝通,校方也對竹北校區有新的規劃。新竹縣各項建設均在進行,包含海岸線的雙新自行車道、翻新的漁港等,不僅有硬體建設,楊文科也重視文化軟實力。
楊文科提及,他曾與文化局參訪西班牙的美術館、日本東京的美術館,亦有請益營運問題。過去曾有出身峨眉的藝術家告訴他,縣文化局讓他很感動,因為捐贈的作品並非只有典藏,還曾參與巡迴展示,從參訪經驗及藝術家的分享,讓楊文科感受到藝術展示的重要性。
楊文科說,新竹縣總預算逐年攀升,文化局的經費也陸續增加,例如購置圖書的經費從他上任時的300多萬元倍增至現今的3000多萬元,他期望透過文化藝術,涵養縣民的心靈,也提升藝術創作的能量。
已故的高其恒老師(1932-2024)為新竹縣首位薪傳展畫家,曾任十年軍醫,退伍後在新豐鄉新庄子開設診所,在事業根基穩定後重拾畫筆,看診空檔時間,常在診間埋首作畫,他受繪魚大師劉獅教授影響至深,並師承嶺南畫家馮少強教授,膠彩則承曾得標老師及林之助教授,其代表性作品《百鯉圖》,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筆下的鯉魚千姿百態、躍然紙上,贏得膠彩鯉魚大師美譽。
受其薰習,高其恒的家人喜好藝術創作,此次展覽即與其子高明德老師、女兒高秀玲女士、媳婦李佳惠女士與孫子施懷恩先生的畫作共同展出,作品涵蓋水墨、油畫、膠彩、生活插畫及複合媒材等共70幅,展期將至2025年1月12日,楊文科也邀請大眾至美術館欣賞高其恒與家人的藝術領域。